首页

北京苏曼女王

时间:2025-05-23 10:44:53 作者:广西南宁铁路部门打造数字化排查体系 保障汛期运输安全 浏览量:76771

  今年6月进入主汛期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多轮暴雨过程,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今年6月,南方到底下了多少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的暴雨是否越来越多?

  今年6月,南方地区经历了多轮强降雨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从6月10日开始连续21天发布暴雨预警,其中4天发布了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以南地区6月的累计降雨量普遍达到300至500毫米,其中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等地部分地区降雨量500至800毫米,局地800毫米以上。

  其中,安徽、湖南等多地雨量打破了历史同期纪录。与常年同期相比,贵州、湖南、广西今年6月平均降雨量为历史同期第二位,安徽屯溪及湖南的娄底、邵阳、湘潭等地度过了观测史上最多雨的6月。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我国共出现19轮暴雨天气过程,长江以南大部降雨偏多。其中,广东海丰降雨最多,累计降雨量高达2332.6毫米,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以14个暴雨日成为暴雨最频繁的地方。

  全球变暖 我国暴雨越来越多了吗?

  近些年,不少人感觉暴雨越来越多了,来自国家气候中心数据统计显示,1961年以来,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0.8%。

  从常年来看,江南、华南等地是我国强降雨多发地。相较而言,北方多地的暴雨日数明显少一些,京津冀、河南、山东、辽宁以及陕西南部、吉林中部一带在1至3天,其他大部地区年均暴雨日数不足1天。

  南方暴雨持续时间长 北方集中在7至8月

  在我国,暴雨多出现在4月至9月,但各地高发期不一。相对来说,南方地区雨季持续时间长,一年四季都有出现暴雨的可能性,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5月至8月为暴雨多发期,而北方地区雨季短,暴雨多出现在7月至8月,其他月份概率较小。

  气象部门提醒,针对暴雨天气,气象部门一般会发布蓝、黄、橙、红四级预警,其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递增,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公众要关注暴雨预警的发布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编辑:苏亦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天津警方通报“陌生人凌晨敲门,女子家门口发现三角标记”

记者今天(10日)从国家邮政局获悉,11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增长14.2%。快递市场规模持续扩增,行业整体保持高位运行,服务质效保持稳定,为拉动线上经济、畅通经济循环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消费市场平稳恢复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提供新动力

——数实融合日益深化。1-8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增长8.6%,反映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得到提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这个农业示范基地满满都是“科技范

在城市节水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节水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用水效率。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介绍,全国共建成了11批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在116个城市开展再生水利用相关试点,全国城市每年再生水利用量约18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9%。2015年以来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9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孙述涛被提起公诉

里约市G20峰会组委会主席卢卡斯•帕迪里亚近日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认为,巴西和中国在多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巴中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希望两国继续在多层面、多领域进一步深化友好关系。

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在布鲁塞尔拉开帷幕

特区政府亦同样注意到这类隐患,早于2008年就曾向该大厦业主立案法团(法团)发出消防安全指示,要求涉事大厦提升至切合现代要求的防火保障,亦曾与法团跟进并发出劝喻信,但法团仍未遵办指示。

相关资讯
建设银行开展2024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一)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最高检部署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市场主体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5万余件,涉及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市场监管等领域,实质性化解涉经营主体相关行政争议4363件,听证3049件,开展类案监督1779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7亿余元,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受到平等法律保护,形成安商惠企合力,入选2023年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护航行动”。最高检发布涉经营主体权益保护典型案例3批17件,生动诠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安徽省检察院与省政府联合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助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河南省检察院与省高级法院、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会议纪要,全面贯彻行政处罚法“过罚相当”“首违不罚”等精神,明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和法律适用相关问题,从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层面,解决食用农产品经营者特别是小微市场主体因行政处罚引发的常见争议。吉林省检察院与省高级法院、省司法厅联合建立涉企败诉案件监督协作办法,重点推进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企业纾难解困。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江西等地检察机关聚焦涉企行政处罚中“多头执法”“重复处罚”“同案不同罚”“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开展“加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检察监督”“涉企行政处罚首违不罚、轻微不罚行政检察监督”“涉企行政罚款领域行政检察监督”等活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上海、江苏、山东、湖南、陕西等地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企业虚假登记、空壳公司清理等“小专项”活动,促进“放管服”改革后市场监督管理的及时跟进。河北省廊坊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辖区内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未受到市场监管部门作出的从业禁止监管措施,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从业禁止监管”行政检察专项监督,推动全市建立食品安全领域行刑衔接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准入。

热门资讯